青铜器是由铜、锡经烧制、锻造后所形成的各种器物。我国公元前2000年便有了锻造青铜器的历史,尤其是商周时期,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超高水平,青铜文化成了当时的文化核心。中国,是全世界规模最大、数量最多的青铜器制造地,我国出土的青铜文物数量,远远多于世界青铜文物总和。
青铜器的烧制需要大量的铜矿原料,可是商周至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,把都城都建立在中原地区,地质学家考究得出:中原地区并没有足够的铜矿原料,甚至十分匮乏。那为何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文化如此发达,甚至一度到达了世界的顶峰?冶炼青铜器的原材料又是从何而来?这个问题让研究青铜文化的考古学家们伤透了脑筋。
二十一世纪初,安徽省芜湖市出土了一面汉代丹阳铜镜,镜子的背面刻有铭文:“汉有善铜出丹阳,和已银锡青且明”。大意就是,汉朝时期,很多质量上乘的铜矿都出自丹阳,加上银和锡就能冶炼出清楚明亮的铜镜。这段朗朗上口的铭文相当于现代的广告,引起了学术界学者的思考:远古青铜王国的原料原料产地在哪?这个多年来悬而未解的谜题,是否能由“丹阳铜”解开?古时的“丹阳”又是现在的哪里?
翻阅大量的史书史籍,丹阳铜矿终于有了一丝线索。《史记》中,将金、银、铜分别称为黄金、白金、赤金,赤金的注释就是“丹阳铜”。汉朝时期,朝廷实行郡县制,设置丹阳县(今安徽、江苏。浙江等地),共管辖17个县。丹阳铜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于这片地区,但时隔2000多年后的今天,人们还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找到丹阳铜矿的具体位置吗?
1981年,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开始,安徽省芜湖市考古队就一直深入当地大工山一带进行文物考察。因为大工山隶属九华山脉,主峰高558米,为丹阳境内含有丹阳铜矿可能性最大的地方。每年秋季,大工山就会漫山遍野开满一种浅紫色的野花,有着独特的香味。其花冠形状像牙刷,所以当地人又叫它“牙刷草”。
对植物学稍有研究的人就会知道,牙刷草学名——“海州香薷”,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叫“铜草”。含铜矿物质的土里一般很少有植物存活,而铜草反之,却是含铜量越高的土壤里生长越茂盛。铜草也成为寻找铜矿的指标植物,哪里有铜草,哪里就有铜矿。这个发现让考古队十分惊喜,沿着铜草深入寻找,发现一个不大的山头上长满了茂密的铜草,仿佛在跟考古队招手:“快来呀,我这里的铜矿超级多喔~”
登上山顶后,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沸腾了!山顶上有4个巨大的坑,足有四五十米深,有的里面积满了雨水,深不可测。天坑周围有好几条人工人工挖凿的坑道,往下深入,坑洞中还保存着古时采矿的工具和工人生活器具。根据文物和周围长满的铜草,判断出这个矿坑应该是秦汉时期的铜矿遗址。不久后,大工山深处的其它铜矿遗址陆陆续续被发现,专家推断:这里就是有名的丹阳铜矿的遗址之一。
大工山铜矿遗址的发现,解开了古代青铜王国的谜题,填补了学术界青铜器采矿点的空白,给现代研究青铜文化贡献了十分珍贵的资料。